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是衡量發展環境的“晴雨表”,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頭戲。近年來,我市堅決把牢“先發”導向、錨定“智治”發力,加快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,多措并舉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“縣級樣本”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平安保障。
我市注重統籌謀劃,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納入“平安滕州”“智慧滕州”建設總框架,將任務目標分解細化到部門、鎮街,切實形成上下聯動、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強化責任落實,建立社會治安防控任務清單、責任清單,全面加強跟蹤問效和過程評價,深入開展2輪次平安創建工作督導檢查,以嚴督實考倒逼責任落實。同時,我市以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為龍頭,扎實推進“天網”五期及滕州公安“慧眼”工程建設,建成2334路前端攝像機、19處高空瞭望、121路人臉抓拍、172處卡口,8815路“雪亮工程”前端設備、1948路“智慧交通工程”設備+警用無人機的動態視頻資源池,構建起強有力的“高點輻射、區域閉合、全域覆蓋”圈層。建實區域安全圍閉墻,在政務中心、大型商超、學校醫院、公交車輛等重點區域布建超級電子卡口、人臉識別前端等86處,建成智慧安防小區113個,依托老舊小區改造補點安防攝像頭1000余個,切實筑牢了單元安全防護力。
我市聚力“全域協同”提質效,著力構建公安“先發警務”體系,全面推行巡處訪宣服“五位一體”全科警務,創新“融警務”“夜警務”“訂單警務”“商圈快警”等一攬子新模式,全力守護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。探索實施“有事好商量”訴源治理、“統一戰線+人民調解”非訴訟糾紛解決路徑,積極打造“e呼善應”治理品牌,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糾紛經驗做法被評為省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先進典型。此外,我市一體推進楓橋式村(社區)、平安校園、平安家庭創建,積極拓展“善國義警”“和合平安志愿者”等社會組織,群防群治不斷壯大,“警民聯治、多元聯防”的平安“矩陣”逐步形成,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、獲得感和滿意度。
(朱婷婷 報道)